|
市内动态
“乙类乙管”实施:我市集中医疗资源全力保健康防重症
1月8日起,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“乙类乙管”。我市相关部门抓实抓细医疗救治资源准备,快速开展防控救治能力建设、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等重点工作,全力实现“保健康、防重症”新目标。 1月10日上午,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内,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穿梭于人群中,为市民提供咨询和引导就医服务。“这段时间我们增加了不少人员和医疗设备的投入。”该院门诊部主任蔡艳丽告诉记者,近期,为了满足市民就医需求,医院投入使用的CT设备增至5台,增加了呼吸科门诊诊室并开展延时服务,确保门诊患者应治尽治。此外,医院还对就诊流程进行了优化,进入院区不再查验核酸报告,按照新冠病毒感染“乙类乙管”工作要求,为门诊就诊患者检测指脉氧、心率,对急危重症者、高龄患者优先就诊,确保急危重症者得到及时救治。 记者从市卫健委了解到,1月5日开始,全市医院新入院人数和在院病人数连续3天下降,全市总体感染发病高峰已过,医疗救治高位运行已经迎来拐点。同时,为应对农民工返乡潮,我市已完成亚定点医院升级改造,并动员返聘退休临床医师180人充实到临床岗位,目前床位、设备、药品和医护人员数量都能够满足临床救治需要。 下一步,市卫健委将继续加强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的逐日动态监测,强化统筹调度,做好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,依托家庭医生和健康服务团队,早期识别、早期介入预防重症,落实绿色转诊通道,全力保障医疗服务供给。 在全力做好急症、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同时,我市的药品供应也得到了充分保障。“我们每天都在监测、统计全市的药物储备,加强供需统筹保障,群众用药是完全够的。”市市场监管局药品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市场监管部门鼓励药品零售企业在保障药品质量的前提下,对紧俏药品实行拆零销售,全力满足公众用药需求。同时,指导批发连锁企业做好中药、对症治疗药、小分子药物的储备工作,督促生产企业侧重生产防疫药物,优先保障本地供应需求。督促批发连锁企业将防疫药物向农村地区倾斜投放,鼓励地理位置偏远、交通不便的乡镇、村组零售药店、诊所、卫生站提前备足防疫药物。(实习生 凌婉茹 全媒体记者 徐嘉欣) |
网站声明 | 网站地图 | 网站帮助 | 联系我们 资阳市人民政府 主办 市民服务热线:12345(本地拨打)、028-26111041(外地拨打) 市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:028-26655501 市政府网站联系电话:028-28000836 网站标识码:5120000001 蜀ICP备05007295号-1 川公网安备51200202000010号 |
![]() |
![]() |